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叫贷款重组(贷款重组后,是否真的可以安全上岸!)

2025-03-30 10:07:42  100人浏览 

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的过程。 贷款重组后的贷款称为重组贷款。


1、概念混淆。

关于重组贷款,《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解释, “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 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让步的贷款”。后来将“让步” 改为“调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内含了对贷款重组的解释。不过看来, 将调整内容限定在借款合同的还款条款, 显然过于狭窄。实践中, 重组可以调整主合同一借款合同, 也可能更改其从合同一担保合同; 不仅修改还款条款, 还可能调整偿债主体、利率等。

贷款重组是指在借款人发生及预见其可能发生财务困难或借款人、保证人发生资产重组,致使其不能按时偿还我行贷款的情况下,银行为维护债权和减少损失,在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与借款人达成修改贷款偿还条件的协议,对借款人、保证人、担保方式、还款期限、适用利率、还款方式等要素进行调整。

2、贷款重组是操作过程, 重组贷款是操作结果。

3、重组前的贷款可称为被重组贷款,重组后的贷款就是重组贷款。被重组贷款经过贷款重组, 就变为重组贷款。

贷款重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效重组原则:贷款重组能够对降低信贷风险和减少贷 款损失产生积极效果;

(二)规范操作原则:贷款重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操作和审批;

(三)适当宽让原则:贷款重组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宽让,以利于促进贷款的回收。


对下列情况的贷款,可以进行贷款重组:

(一)借款人或保证人进行资产重组或经营管理体制发生重大 变化,致使其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贷款重组落实银行债权;

(二)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使借款人出现财务困难,不能按期还款;

(三)国际市场或项目实施环境突变,项目执行受阻,使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

(四)由于企业项目执行情况发生变化,借款人原定生产经营计划发生变化,导致暂时还款困难;

(五)不可抗力、意外事故影响借款人按期还款;

(六)银 行认为可以进行贷款重组的其他原因。

贷款重组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借款人具有还款意愿,无逃废银行债务记录;

(二)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正常,通过贷款重组有望在近年内逐步走出困境,具有一定偿还贷款的 能力;

(三)借款人能够按时支付利息或虽未按时支付利息但能够在贷款重组时还清全部欠息,或除此之外尚能 偿还部分本金;

(四)未发生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诉讼。

借款人申请贷款重组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贷款重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

1.借款人近两年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执行及贷款使用情况;

3.资产重组或经营管理体制变化的详细情况;

4.不能按时还款的主要原因;

5.对今后三年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的预测;

6.偿还贷款的计划和资金来源安排;

7.担保落实情况等。

(二)表明贷款重组原因的各项证明文件。

(三)借款人、保证人近两年财务报表。

(四)保证人对重组贷款提供担保的书面承诺,抵(质)押财产的权属证明、评估报告。

(五)银行认为需要的其他材料。

贷款重组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贷款重组条件和效果的评估。通过审查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项目具体情况,对该项贷款是否符合贷款重组基本条件,重组能否对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能否维护银行债权、促进贷款回收等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预测,为贷款重组决策提供依据。


(二)降低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

1.将贷款转移给具有良好资信和清偿能力的新借款人;

2.增加或更换担保人、改变担保方式;

3.接受借款人以实物资产抵偿部分贷款;

4.其他降低风险的措施。

(三)贷款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

1.贷款期限的调整;

2.贷款偿还的安排;

3.重组贷款的适用利率;

4.其他事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