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案及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10-27 09:03:52  100人浏览 


第十一课时 信息窗六 小猴分桃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二、导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

9+1=10 10-1=9

1+9=10 10-9=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

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小结: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交流一下。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在此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达出图意,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方法,然后填出算式。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五、布置作业:

看图写算式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有关10的加减法。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第4题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练习。第四题只是变换了练习的方式,用踢球的情境呈现,意在调动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第5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是怎么做的。让学生知道可以先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3、“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给出小猴吃香蕉的情景,通过数得出一共有几个香蕉,要吃几个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列式算出还剩几个。

4、“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练习的一种变式练习:给不倒翁涂色,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5、“自主练习”第8题是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

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算式,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算式。

6“自主练习”第9题是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中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用减法解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四、布置作业。

( )+4=7 7-( )=1 10=( )+5

( )-4=3 9-( )=2 ( )+4=8

2+( )=6 ( )-6=3 ( )+7=10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信息窗口七 小猴跳水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连减的意义,会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情感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能力目标:进一步扩展对连加、连减意义的理解,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减的意义,学会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探索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

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

板书课题:小猴跳水

三、新授

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4+3

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把她们和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

板书:4+3+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强调:是前两个数的和与最后一个数相加)

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巩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2题是看图列式题。通过3种同类物品的呈现图,学生直观地感受连加的意义。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第6题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练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减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4= 8-5= 3+3= 9-4=

5-2= 4-3= 5-1= 6-3=

二、谈话引进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聪明解决题目,好吗?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是看图列式题。通过小猫吃鱼的情境呈现出连减的信息,学生根据图意列出连减算式并计算出结果。通过看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8题都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然后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通过对图意的描述,明确第5题用连减,第8题用连加的方法计算。交流时要重点让学生结合题意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3、“自主练习”第7题是写一写、算一算。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自主练习”第9题是看数轴写算式。前面加减法练习中有相对应的练习形式。同样是小青蛙跳,所不同的是连续跳了两次,从数轴上可以直观的看到跳的情况,由此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5、“自主练习”第10题是巩固连加计算的练习题。练习时,应引导学生先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再正确填写,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列出连加算式,算出结果。

6、“自主练习”第12题是讲故事。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简洁表达的能力,按照题目中的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列连减算式解决。

三、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11题。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信息窗八 小猴学钓鱼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加减法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列出加减混合算式,并能熟练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

教学难点:认识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

教学方法:引导法、独立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花果山。花果山上可真热闹,在热闹的花果山上,我们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同学们表现得特别棒。哪一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回答

师:在花果山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猴子”。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关于小猴子的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

1、屏幕出示“情境图1”。

师:花果山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教师点评:图1是小猴子跟小朋友学钓鱼。

2、屏幕出示“情境图2”。

师: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猴子和小朋友谁表现得最好?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观察情境图2,了解故事的发展,明确猴子及小鱼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师要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二)提出问题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根据这两幅图你能提出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预计问题:

①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② 走了几只小猴子?

③ 后来又来了几只小猴子?

④ 走的猴子多还是来的猴子多?

⑤ 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师:前几个问题我们以前已经研究过了,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研究最后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讨论研究

师:现在请小组探讨一下,该怎么解决第5个问题呢?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将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吗?

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算式,说说你们的想法?

有两种解法: 5-3+1=3

5+1-3=3

3、揭示课题,明确运算顺序。

师: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有加法也有减法。

师:那对于这样的加减混合的题目,你是怎样来解答的呢? 

第一道先算减法,第二道先算加法。

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

(二)独立尝试

学生讨论提出有关鱼的问题,并讨论解答“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说明思路。

四、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时 从左往右计算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

情感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教学方法:引导法、练习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小猫钓鱼

(1)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2)学生戴小猫头饰,快速算出和鱼缸相应的得数,才能钓鱼。

3、出示“小马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4、口算练习

将习题3题目制成口算卡片,强化训练。

(1)自由练习

(2)排火车练习

(3)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三、实践练习

1、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自主练习” 4、5、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书第61页“聪明小屋”

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时 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步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温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进步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题目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题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题目,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方法: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往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异风光!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师:我们已经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小朋友一定会算很多很多题了,谁来说说你会算哪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

生逐一说算式,师逐一板书算式。

师:观察小朋友们刚才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有重复的算式,还有没有写到的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板书:加法、减法)

(四)整理加法表

1.提出要求:

四人小组、团结协作,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

2.合作整理:

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些加法算式。

3.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是按什么规律整理的。

4.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课件出示)

5.观察发现规律:

(1)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3)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五)整理减法表:

1、交代要求:学生用整理加法表的方法,独立整理减法表,见书53页。

2、学生汇报整理后的减法表。

3、(出示课件)根据整理后的减法表,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听算题。2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好、又多。

四、课堂小结

师: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小朋友多动脑,你们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五、布置作业:第63页帮蚕宝宝回家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时 综合练习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题目,自己解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练习法,复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利用口算卡片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定时计算: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第1题的第1副图,图中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整副图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第2幅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完成第8题的一图四式。

4、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复习加减混合算式

帮助蚕宝宝回家。

师:同学们,蚕宝宝迷路了,你们能帮帮蚕宝宝找到家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学生活动。说说是怎样做的。

二、综合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5、6、7题。

2、第11题,请同学们仔细看题,你能看懂题目的要求吗,是什么意思?

3、比一比,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

走迷宫:第15题。弄清题目要求“沿着得数是7的算式走”。

三、解决问题

1、第13题

先仔细观察,说说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再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购物。

看图,你认识图中的商品吗?读读它们的价格。

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需要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答吗?

3、第16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

本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再哪些知识上面上还有困难?

五、作业: 综合练习第2、9题。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

教学内容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学情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情景,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经历用前后、左右、上下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情感目标: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学会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小玩具、 图片

教学策略:引导观察法、合作游戏法、操作法教学

第 1 课时 认识位置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情境,能辨认上下、左右、前后,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以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情感目标: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究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是难点,通过游戏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活动来解决。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法、合作游戏法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机灵狗

同学们,可爱的机灵狗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想和你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你们喜不喜欢它?(喜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教师和一名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学生明白后同位做这个游戏。引出问题,你知道上下、前后、左右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借助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3)利用身体左右的朋友跟机灵狗做动作。

2、借助身边事物,理解左边和右边

(1)向大家介绍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的同学是谁?

3、借助游戏,巩固左右

(1)请几位同学面向大家做左右,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和下面同学不一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

请同学回答,(一般会有个别学生找出原因)。

(因为他们是和我们面对面的,他们的左边正好在我们右边,如果他们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2)游戏,你说我指,巩固左右的认识。

教师和一个学生做游戏。指鼻子指眼,说好指眼时是自己的左眼或右眼。

请两位同学上台做这个游戏。

同位做这个游戏,巩固左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做“剪子、石头、布”游戏。

教师和一名学生先示范,再小组练习。一人说口令,两人做,一人当裁判。看谁做得快,做得对。

四、自主练习 5,找一找,贴一贴。

草地上有一棵大树,它和小鹿、小兔、小鸟、蘑菇是朋友。大树左边有 5只小鹿,右边有 3 只兔子,树上有 4 只小鸟,树下有 6 个蘑菇。你能把它的朋友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吗?

同桌两人合作,比比谁合作得好,设计的又快又美观。

集体展示作品,说说你喜欢哪几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五、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在学校中选一处你喜欢的地方,看一看它的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分别是哪些地方?

教后反思:

第 2 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能够熟练分清上下左右,能够准确找出物体间的上下左右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兴趣。

3.情感目标能够熟练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上下、前后。

二、自主练习。

第 1 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上下、左右”的辨认。第 2 题 “小动物排队”, 让学生巩固对“前后”的认识,在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运用“第几”和“左右”一起来定位物体的位置。

第 3 题,目的是巩固对自身左右的认识。

第 4 题,让同学能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补充练习:出示实物情境图,学生看图回答。

1、小动物做操

小猪 小狗小猫

小猴 小鹿小象

填空:小猪的右边是( ),小鹿的左边是( )

小狗在小猫的( )面,小象在小鹿的()面。

( )在小鹿的右面,()在小狗的左面。

2、小动物参加跳高比赛。

小动物自左往右是: 小熊、山羊、小鸭、熊猫、青蛙。

填括号:一共有( )只小动物参加比赛。

从左往右数,熊猫排第( ),小羊排第( )。

从右往左数,青蛙排第( ),小熊排第( )。

小羊的左面是( ),右面是()。

四、综合练习 “我学会了吗?”

看图,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把红花左边的花涂上黄色,将红花右边的花涂上蓝色。

把黑蚂蚁前面的第 2 只蚂蚁涂上红色,黑蚂蚁后面的第 3 只蚂蚁涂上黄色。

同位互相检查。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我们在教室中的座位也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你能能利用本单元的知识找到他们吗?看谁找到的多。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碱性教学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技术单位和数位以及10个一是一个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表示数的位值制原则,为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打下基础。在人数基础上接着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有利于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20以内数的写法。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注意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信息窗1迎接海鸥:11——20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9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学具准备:小棒、皮筋、小计数器

教具准备:情景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歌曲,引入新课

1、歌曲《海鸥》,和同学们一起唱歌。

让学生欣赏各种有关海鸥的图片,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使得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海鸥飞来。

2、出示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

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1、数出沙滩上海鸥的个数

⑴学生自己数

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两只两只地数……

[培养学生的多种数法]

2、教学11的组成及数位的认识

⑴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

你们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摆边说。

⑵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个吗?

学生观察、体会。

①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小棒的个数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活动]

②学生交流情况。

请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③通过对比,大家都觉得在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一根的方法最好,不用算一眼就能看出来。

⑶通过这种摆法,你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大的一组是10个,表示1个十,小的一组是1个,表示1个一。

[能说明自己摆的11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4)学习数位

① 老师讲解“十位”、“个位”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② 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数器表示“11”的方法。

位 个位

1 1

③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数器上数位的位置)[通过动手拨珠,使学生分清十位和个位]

⑸教学“11”的写法。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并汇报写法。

⑹小组讨论:“1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发表见解。

3、认识11~20以内的其他数及数的组成

⑴学生继续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正确数出每个问题中的数量。

⑵引导学生——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最后对准数位写出这个数,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解答其他的问题,并认识这些数吗?

⑶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可以进行讨论,按照摆小棒——拨珠——写数的步骤自学。

⑷学生演示汇报自学过程。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发现的规律]

4、教学20的认识

⑴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1只,共有多少只?

⑵怎样用小棒来表示?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演示:

学生的摆法可能很多种,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提出合理建议,得出正确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大胆说出想法,并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提出意见]

5、引出课题——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1、拨珠比赛。认识11~20以内的数。

2、写写画画。

位 个位

位 个位

位 个位

位 个位

( ) ( ) 10 20

3、按顺序写数。

20 19 16

11 12 15

4、小朋友来到海边喂海鸥,我们一起来好吗?如果你能选对,海鸥就能吃到食物。

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① 12 ②20

⑵“11”十位上的“1”表示( )

① 1个一 ②1个十

⑶16里面有( )

①6个十和1个一 ②1个十和6个一

⑷有2个十,就在( )位上写2。

①十 ②个

5、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海鸥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要保护海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美丽的海边,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四、回顾总结、实际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思考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信息窗一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些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以内数的认识,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泉10的练习。通过练习,学生体会先圈10再计数的便捷性,进一步强化计数单位“十。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的数,十位上的1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练习完成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小棒、捆小棒的练习。借助这种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巩固数的组成。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写一写,画一画。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意义、数的组成以及读法、写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画。

3、自主练习第3题按顺序写数,是对20以内数认识内容的加强。

[可以渗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对20以内的数进行排序练习。]

4、自主练习第4题:是2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再次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明确20以内数的大小。

5、自主练习第5题:是数的组成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0以内数的组成。练习时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引导学生利用对口令、考考我的同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6、自主练习第6题:同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对的翻到相应的页码。

三、发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7题:是带有数学方法的猜数游戏。游戏规则:一人出数,另一人也出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您的数大得多(或小得多、差不多的范围)让对方才是一个什么数。对方可以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猜出这个数。

3、自主练习第8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自主练习第9题:是估算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5、自主练习第10题:是集合思想的渗透练习,目的是找比15大的数和小的数,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标准下,可以有多种答案。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找比15小的数有哪些,一共有几个?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小的数的整数是有限的,体会集合的有限思想;再让学生找比15大的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大的整数是无限的,体会集合的无限思想。

6、自主练习第11题:是找规律练习,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可依然故而生自己独立填写,学生可以运用数数的不同方法找到蕴含的规律,一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数相差几找到答案。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信息窗2——喂海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记数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海鸥们回来了以后,没有人照顾它们,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一起去海边喂海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又将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困难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忙。

2、你能用读懂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还剩多少桶?

3、解决问题

(1)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2)探究算法,交流算法。注意引导学生总结3+12=15,12+3=15。

(3)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2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2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4、总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都是从个位算起,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10.

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字,先学生自己起,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小博士引出:

12 + 3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学生识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第3题。这两题是对比题。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是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简捷的算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达到训练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2、4题:是看图列算式,这是本节课所学计算的运用。练习时,让学生先说明图意,再列出算式。这样,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练习第5题,按顺序写数。这是对20以内数的顺序的实际应用。练习时,让学生既要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又要适当补充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信息窗2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记数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2、说说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第7题:都是对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实际应用。练习时,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再独立解决。

2、自主练习第8题:这是填出方框里的数,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这些数的组成。

3、自主练习第9题:呈现的是一个小嘴活动的形式。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这样的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合作和交流。

三、发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10题算一算,涂一涂。本题是20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独立的去计算和涂颜色,然后在涂完颜色后说说看到了什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2、有能力的同学完成聪明小屋。聪明小屋是从一组数中找出不同的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只要找出一种方法并说出原因就可以。

第一组数:11 13 15 16 17 19,可以选16,因为其他数都是相差2.也可以说16是双数,其余的数是单数。

也可以选11,因为只有11,是个位十位上的数一样。

第二组数是5 10 12 15 20 ,可以选12,因为其他数都是相差5;也可以选5,因为5是一位数,而其他是两位数。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第五单元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

(1)数数

(2)数的组成

(3)认识数位

(4)十几加几、十几减几

(5)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6)解决问题。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练习巩固。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

师:期中数学考试明明和聪聪都得了100分,老师奖给他们一些小明明8朵小花,聪聪4朵小花。

如果你是聪聪,你想说什么? 学生会说出奖励不公平。

怎样才能让聪聪和明明的小花一样多呢?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

学生自主活动。

师:谁愿意演示个大家看一下?

(教师提供直观学具让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为下一环节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体会移多补少问题的特点)

二、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的方法。

A、师: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

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

○○○○○○○○○○

让学生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师: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完成。

展示学生想法。

○○○○○○○○○○ ○○○○

○○○○○○○○○○

师: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总结: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问题。

3、反馈练习。

师:“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题目:熊妈妈摘了14个玉米,熊宝宝摘了4个玉米,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玉米就一样多了?

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 归纳总结方法。

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

师: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先找到什么呢?(生: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师: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加上一条小竖线)

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2、体验画图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师:通过画图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出题目的意思,帮助我们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图中找到答案。

四、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五、 课外互动

让学生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移多补少”问题展示给父母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移多补少”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移多补少”问题,现在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云云有6个苹果,妹妹有2个苹果,要是两个人的苹果一样多,可以怎么办?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他说一说方法。

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二、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1题:本题呈现的是两个个小朋友分风车的情境:你给我几支,咱俩就一样多?本题相对比较简单,风车已经画出来,很形象很直观,直接在图中移多补少,给对方2只就一样多。

2、自主练习第2题:“小猴给小象几个桃子,他们的桃子就一样多?”本题需要学生自己画直观图。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借助直观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突出画图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3、自主练习第4题:有两个问题。首先解决第一个“右边有几人”,此问题简单。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应该有几人到左边,比赛才能开始?首先理解只要左右两边人数一样多比赛才能开始,也就是移多补少问题。根据左边有4人右边有8人,借助直观图来解决。

4、自主练习第5题:“兔弟弟原来有几个胡萝卜”,是移多补少的变形。兔哥哥有9个胡萝卜,给弟弟一个就一样多了,说明两只兔子现在都有8个胡萝卜,而兔弟弟有1个胡萝卜是哥哥给的,因此兔弟弟原来有7个胡萝卜。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谁的手儿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的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几何形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谁的手儿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找出同一类。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观察所给出的图形,再根据我们之前学习的位置的知识依次把五个空填出来。填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习观察想想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具有相似的形状。本题可以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的能力。

4、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形状的特点,了解从那个方面入手。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必要时教师要给提示。本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随笔: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用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学难点: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3、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学具、口算卡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表象,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归纳和计算能力。特别是关于10以内加减法,要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第一课时 信息窗1运动会报名-----9加几的进法加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感受思维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凑十法”准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凑十法”准确计算9加几

教法:演示、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我们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准备了赛跑、跳绳、拍球、扔沙包四项活动,你准备参加哪一项?

学生回答

师:我们统计一下每个项目有多少同学参加,请举手,老师把它记录下来:

赛跑:×人 跳绳:×人 拍球:×人 扔沙包:×人

(根据现场报名情况,不能列出20以内的典型进位加法算式,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适时调整了人数)

师:真对不起,刚才老师忘了告诉大家,人数是有限制的,每班只能选9 名同学参加赛跑6名同学参加拍球。

人数调整为:

赛跑:9人 跳绳:×人 拍球:6人 扔沙包:×人

二、 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师:根据大家报名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说。

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

生1: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3:拍球的再添上几个人就跟跳绳的一样多了?

生4:赛跑的原有9个人,跑着跑着有2个人摔倒了,还有多少人?

生:……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好。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好吗?“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多少人?”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生:9+6

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

生:6+9

师:怎样算出9+6=?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算一算,也可以摆小棒算算。算完后在小组里相互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共同研讨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算法?

师:老师给你当小助手,写下你的算法:

还有别的算法吗?

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

生1:我是用小棒这样摆的:先数出9根小棒、6根小棒。从6根小棒的里面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生2∶我是用小棒1根1根数的

生3:我是2根2根数的

生4:我是画出来的:我是用计数器想的:先在个位拨上9个珠子,再拨6个珠子,因为满十进一,十位就拨上一个珠子,个位还有5个珠子,所以9+6=15。

生5:我想10+6=16,9+6少了1个,结果就等于15。

……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这些方法里面,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回答

师:知道老师喜欢哪一种吗?我喜欢第1种。像这样把它们先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还有一个名称呢,叫凑十法。老师觉得用凑十法计算很简便。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后计算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能算的又对又快,好不好?

师:会计算6+9吗?

独立计算后交流算法。

师:比较6+9与9+6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

五、课堂小结,点出课题

师:同学们来看,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计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点出课题:这些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比10大,需要进位。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进位加法。

六、作业:自主练习1、2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9加几的口算题。

教学难点:运用9加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第1题:是通过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能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过程。让生交流第一小题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小题,同位检查。

2、第2、3题

小组合作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再订正结果时,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规律。使学生学会计算小数加大数时可以转化成大数加小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4、第9题 找朋友连线

10+5 7+9 9+7 5+9 2+9 4+9 9+6 9+5 9+2 13-2 9+4

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找朋友连线。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觉得更有趣。

5、拔萝卜(第11题)

(1)引导学生看图,知道了那些信息?(两只小兔正在用力的拔萝卜,一只小兔身边放着9只萝卜,另一只小兔身边放着5只萝卜。)

(2)根据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多让学生说知道的信息和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独立列算式,集体订正。(订正时说算法)

6、小蜜蜂采蜜(第12题)

(1)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知道了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多鼓励学生回答,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2)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同位核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多让学生说想出的问题,并给予肯定表扬。)

7、游乐场(第13题)

(1)来到游乐场,你看到了什么?(尽量让学生多说)

(2)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同位互相说一说。

(3)多指名说问题,大家一起解答。如: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

7、课堂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回家后,你能把自己的表现说给爸爸妈妈听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信息窗2 分饮料--------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法:指导法 探究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

9+5 2+9 9+8 学生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二、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通过研究书中提出“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探索8+7、7+8的算法。

用这种方法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三、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对于当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写在问题口袋里,留待以后解决。

四、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引导学生看图写结果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明白图意,再写出结果,并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

2、自主练习第3题

通过口算比赛,让学生加深对口算的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3、自主练习第4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为了扩大练习量,可灵活增加8加几、9加几、5加几……的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